域名介紹。。。
蒲松齡(1640~1715)清代小說家,字留仙,一字劍臣,號柳泉居士,淄川(今山東淄博)人。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,書香世家,但功名不顯。父蒲棄學經商,然廣讀經史,學識淵博。蒲松齡19歲時,以縣、府、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,頗有文名,但以后屢試不中。20歲時,與同鄉學友王鹿瞻、李希梅、張篤慶等人結“郢中詩社”。后家貧,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。31~32歲時,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、好友孫蕙邀請,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。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游,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。南方的自然山水、風俗民情、官場的腐敗、人民的痛苦,他都深有體驗。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。北歸后,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,主人家藏書豐富,使他得以廣泛涉獵。71歲撤帳歸家,過了一段飲酒作詩、閑暇自娛的生活。一生熱衷科舉,卻不得志,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,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。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,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,吸取創作營養,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,創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《聊齋志異》。以花妖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6376461狐魅的幻想故事,反映現實生活,寄托了作者的理想。除《聊齋志異》外,還有文集4卷,詩集6卷;雜著《省身語錄》、《懷刑錄》等多種;戲曲3種,通俗俚曲14種。今人搜集編定為《蒲松齡集》。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。蒲家號稱“累代書香”,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,在當地卻是大族,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。蒲松齡的父親蒲盤原是讀書人,由于家境困難,不得不棄儒經商。 蒲松齡童年時跟著父親讀書,由于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鐘愛。他19歲初應童子試,以縣、府、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,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旋閏章的賞識,贊他“觀書如月,運筆成風”,一時文名頗高。此后,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,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“郢中詩社”,!耙燥L雅道義相劘切”(張元《柳泉蒲先生墓表》)。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,“請訂一籍,日誦一文焉書之,閱一經焉書之,作一藝、仿一貼焉書之。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。庶使一日無功,則愧、則警、則汗涔涔下也”(蒲松齡《醒軒日課序》)?滴蹙拍(1670)至康熙十年間,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,先后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。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。幕賓生活使他對于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;丶亦l后,長期在鄉間作塾師。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,使他得以廣泛涉獵。他不但研究經史、哲理和文學,而且對于天文、農桑、醫藥等也有很大的興趣。